马中赤兔?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好马配英雄,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少知名的马,尤其三国时期更有着大部分的名马,其中最为着名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除此之外还有着很多不容忽视的名马。
  那么,本期民族文化看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马中赤兔?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赤兔
  赤兔(chìtù),注音为ㄔㄧˋㄊㄨˋ,汉语词语之一。是古代中国一种名贵战马。为吕布坐骑。有名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赤兔马,本名“赤菟”(身体大红色,像老虎一样凶猛的神驹)乃是马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驭。为吕布之坐骑,吕布死后赤兔马从此消失。

“赤兔马”本名“赤菟”,即红色的,像老虎一样的烈马,据说为汗血宝马。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记载,赤兔马最早为西凉刺史董卓的坐骑,后被董卓用来收买丁原的义子吕布;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赏赐关羽;关羽被杀后,赤兔马思念旧主,绝食而死。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可日行千里,还能夜走八百。《三国志》中有关赤兔马的记载,但是何以称为赤兔马却没说。于是,后人就认为,“赤”是说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其实这是误解。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各类动物赋予了某种精神和品格。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怯懦、弱小的象征,虽然它跑得很快,但是,它的跑总是与逃跑有关。可以说,兔子丝毫无英雄气概。用兔子来比喻好马,有损马的形象。兔子跑得虽然快,可是论速度是不能与马相比的,别说好马,就是一般的马也比兔子快多了。那么,赤兔马的“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赤兔马”之所以叫“赤兔”,与古人把兔当成快速的象征不无关系。为何古人把兔子作为快速的象征,并且以兔喻马呢?因为猎豹少见,古代中国没有狮子,所以人们常能看到的跑得最快的动物大多是兔子。马车出现以后,人们又用兔的形态装饰马车,寄托快速行进的希望。

“飞兔”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离俗》中,“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意思是,这种马跑起来像兔在飞,所以得名。“古”总不外夏、商、周三代,而根据夏代出土的飞兔纹残陶器推测,飞兔的传说可能早在夏代就已经出现。又传说,西周时期,周穆王有八匹骏马,日行三万里,堪称“飞兔神马”。

这种以兔喻马的做法为后世所继承。《三国志吕布臧洪传》:“布有良马曰赤兔。”裴松之注:《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名为赤兔,应该是一匹红马。后来,赤兔经《三国演义》的夸张,成了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宝马,又说这马后来成了曹操的战利品,曹操又将它送给关羽,关羽死后,赤兔也绝食而死,是一匹义马。

马中赤兔?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第2张

的卢
  三国时期刘备的坐骑,其奔跑的速度飞快,在三国历史中最显眼的一处便是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檀溪,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命,这一跳奠定了其三国名马的地位,虽不及赤兔马那么声名显赫,但在三国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更因辛弃疾一首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而大为提高。

这匹马原为刘表手下降将张武所有,后来张武造反,走投无路的刘备正好以同为皇室宗亲的身份与刘表认了亲戚并投靠刘表,这个时候便主动请缨亲征。等到短兵相接,刘备望见张武坐骑“极其雄骏”,大为赞赏赞曰:“此必千里马也”,赵云即时领会了主公的意图,挺枪而出,“不三回合”,便斩将夺马。等到凯旋班师,刘表见了这匹马,也禁不住赞不绝口。刘备正愁无一报答刘表,于是欲将此马送给刘表。不料,刘表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

还说“张武骑此马而亡”就是证明,吓得刘表赶紧找借口还给了刘备,于是这匹战马又跟随了刘备。刘表的幕宾伊籍将此马“妨主”的消息透露给了刘备,刘备却不予采纳。后来蔡瑁欲设计谋害刘备,伊籍又向刘备报信,刘备慌忙从酒席中逃走,骑上的卢却是慌不择路走错了路,结果便来到了檀溪。前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刘备在这个时候才想起伊籍的卢妨主的劝告,一边疯狂地抽打着的卢一边大叫:“的卢,的卢!今日妨吾!”

那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这之后刘备更加不相信“的卢妨主”的预言了,对这匹救命的宝马无限珍爱,后来出兵入蜀之际因见庞统坐骑老弱,为了显示自己对庞统的重视而将自己珍爱的宝马的卢赠送给了庞统。谁知庞统无福消受,刚骑上的卢便被敌人当作刘备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从此后的卢马也失去了踪迹。

的卢生天地间,为张武所获。刘备辗转流徙,无可依,乃投刘表。表念同为皇族之情,纳之。武乃刘表帐下一降将,后张武反,备建功心切,请缨亲征,两军相接,备见武坐骑雄峻,必为千里马,甚爱之,欲为己有。云领其意,乃挺枪而出,不三合,斩武于马下,备得的卢,众将皆赞其为良驹,表亦爱之。备观其意,欲以的卢为报,然蒯越谏曰:“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并以张武骑此马而亡为证。表骇然,赠的卢于备。幕宾伊籍说妨主于备,备不睬。

后蔡瑁欲加害于备,伊籍告于备,备乃逃,至檀溪,溪阔越数丈,追兵将至,备慌忙抽打的卢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倏地,的卢涌身而起,一跃三丈,助备过河。备爱之更甚。出兵入蜀,庞统坐骑老弱,不堪重负。备仁义,赠的卢于统。敌兵疑为备之坐骑,乃乱箭射杀于落凤坡。的卢亦消失于天地间。

的卢叹曰:“吾生天地间,实乃为英雄而生。虽数次易主不改其志,愿为扫平六合尽绵薄之力,然被疑为妨主,吾心欲碎,怎可以生泪槽于眼下而判我命?吾所以数次妨主,实乃庸主无能而致,与吾何干。良禽择木而栖,吾之主公非刘皇叔莫属。明公若亡,吾不独生,若弃吾于他人,吾亦不独生。天下良驹,唯赤兔与吾,赤兔已死,吾愿随之。”

马中赤兔?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第3张

乌骓
  乌骓,楚霸王项羽的坐骑,建立功勋无数,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驱使了一生。“乌骓”出自于《西汉演义》,在项羽时期号称“天下第一骏马”。乌骓是一匹黑马,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传说,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后,忠于主人的乌骓也自跳乌江而死。

项羽所骑战马名骓,后人称作乌骓。出自于《西汉演义》中霸王项羽的座驾,此马在项羽时期号称天下第一骏马。乌骓是一匹黑马,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乌骓背长腰短而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这样的马有个讲头,名唤“踢雪乌骓”。

楚霸王项羽驯野马“乌骓”的故事广为流传。据说“乌骓”当初被捉到时,野性难驯,许多人都休想骑它,就是骑得上的也顿时被它摔下来。强壮好胜的项羽听说便想一试。他驯马有术,一骑上“乌骓”,就扬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过一山。这马非但没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霸王不慌不忙骑在马上,忽然用手紧抱住一树干,满想一下把马压制得动弹不得,谁知“乌骓”也不甘示弱,拼死挣扎,结果那树连根都离开了山土,“乌骓”总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驱使了一生。

项羽的乌骓应该是属于中国名马的河曲马系列,河曲马作为我国最优良的军用马种,颜色以黑色、青色为主,当然也有别的颜色。有了这匹马,项羽巨鹿之战,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力战六十多员汉将,霸王枪未点地,马未倒退半步,霸王身经百战无有败绩。“数年以来,(乌骓)所向无敌,尝一日行千里。”可叹乌骓宝马随霸王死在垓下大战中,当时“遂命小卒牵马渡江。那马咆哮跳跃,回顾霸王,恋恋不欲上船,霸王见马留连不舍,遂涕泣不能言。众军士揽辔牵马上船,那马长嘶数声,望大江波心一跃,不知所往。”

请注意引文中的最后一句,本来马跳到大江中不见了,那肯定是淹死了,但是文中说“不知所往”,可见这匹马的义气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后来着名的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还专门写了一首七律无题诗来歌颂乌骓马,“传闻有马号乌骓,负箭满身犹急驰,慷慨项王拖首后,不知遗革裹谁尸?”

乌骓作为项羽的坐骑,一直跟随他南征北战,建立功勋无数。可项羽终究不是成帝业之人。公元前202年,刘邦的大将韩信布置十面埋伏,那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几次率领军士们突围,但可惜都失败了。韩信果真是个将才,夜晚,他命令汉营的将士高唱楚国的歌曲。项羽的军队主要来自江南的楚国,这样一来,听见家乡熟悉的曲调,简直是一点斗志都没有了。项羽也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

这一夜,他喝了很多酒。追随他多年的亲密爱人虞姬也自刎殉情。此时的项羽已经了无牵挂,跨上乌骓,带了八百子弟,冲杀出去。天亮了,他们逃到了乌江边。这时跟着项羽的兵丁只剩下了二十几个人。一位亭长劝项羽到江东称王,重建霸业。但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临死前,他把爱马乌骓送给了亭长。亭长带着它过江,但是忠于主人的乌骓自跳乌江而死,上演了一曲悲歌。

马中赤兔?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第4张

飒露紫
  昭陵六骏之一的“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列于陵园祭坛西侧首位,前胸中一箭。2017年1月,陕西省昭陵博物馆公开发文《昭陵“二骏”,中国等你回家》,从多角度陈述理由,要求宾大博物馆归还民国时期被盗卖的“二骏”——“飒露紫”和“拳毛騧”。

据《旧唐书。丘行恭传》(卷59)记载,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的一次交战中,和随从将士失散,只有将军丘行恭一人紧随其后。突然,一条长堤横在面前,王世充骑兵又一箭射中围追堵截的战马“飒露紫”,在这危急关头,大将军丘行恭急转马头,向敌兵连射几箭,随即翻身下马,把自己的坐骑让与李世民,自己一手牵着受伤的“飒露紫”,一手持刀和李世民一起“巨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人大军。”

回到营地,丘行恭为“飒露紫”拔出胸前的箭之后,“飒露紫”就倒下去了。李世民为了表彰丘行恭拼死护驾的战功,特命将拔箭的情形刻于石屏上。石刻“飒露紫”正是捕捉了这一瞬间情形,中箭后的“飒露紫”垂首偎人,眼神低沉,臀部稍微后坐,四肢略显无力,剧烈的疼痛使其全身颤栗。飒露紫为立姿,前面的武士是李世民部下大将丘行恭正在拔箭。这种救护之情,真乃人马难分,情感深挚。

李世民为其题赞文日:“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关于“飒露紫”的含义,人们一般依据唐太宗所题的赞语“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来描绘这匹坐骑像一只轻健飞奔的纯紫色燕子。专家认为,“飒露”一词来源于突厥语,将“飒露”的读音还原为唐代域外的非汉语词汇时,对应汉译为“沙钵略”、“始波罗”。

在《通典》(卷197)所载突厥十等官号、《隋书》纪传等文献及突厥碑铭中,“沙钵略”和“始波罗”常被突厥人用作为领袖的荣誉性称号,并将其“勇健者”称为“沙钵略”和“始波罗”,是突厥汗国的高级官号之一。用突厥汗国的荣誉性称号和高级官号来称唐太宗的坐骑,既符合对突厥汗国“勇健者”的赞颂,又能表达唐太宗李世民初唐征战疆场的丰功伟绩,体现了唐太宗对突厥“沙钵略”、“始波罗”者的敬佩之情。所以,“飒露紫”的含义应是“勇健者的紫色骏马”。

马中赤兔?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第5张

绝影
  古代所传名马之一,为曹操的坐骑。在讨伐张绣之战中,曹操被骗中贾诩的计谋,仓皇逃走,绝影护送曹操逃走,因乱箭射杀而死。相传速度极快,影子都追不上,即“绝”影。

绝影顾名思义,跑起来快得连影子也跟不上,绝影无影。绝影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坐骑。在《魏书》中有所提及:“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三国演义》除毛本外,嘉靖本、黄本都提到了绝影,而毛本则称之为大宛良马。

一代奸雄曹操的坐骑。在《魏书》中有所提及:“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世语曰:昂不能骑,进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这是曹操征讨张绣时发生的事情,这一战是曹操除赤壁之外最惨痛的一次败绩。在这一战中,曹操损失一个儿子(曹昂),一个侄子(曹安民),一员虎将(典韦),还有一匹良驹(绝影),可谓损失惨重。

而这一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连曹操一代枭雄都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场战争:曹操征讨张绣,张绣献城投降曹操。然而,一场事先毫无迹象的战争打响了。曹操被打得措手不及,险些丧命,全靠着绝影逃了出来。而“绝影”据说就是“大宛良马”,它身上中了三箭竟然仍能奋蹄疾驰,而且速度极快(“绝影”之名就是因为其速度飞快而得,意为其速度快的连影子都跟不上了),最后被流矢射中眼睛才倒了下去,而“绝影”马便在这一战中完成了其所有的使命。

《三国志通俗演义》(即嘉靖本)卷4曹操兴兵击张绣一回中写道,“却说曹操得典韦当住前门,乃得大宛马匹。”正文旁有小字注解,“此马即为”绝影“,日行千里。”另一个比较着名的《三国演义》版本黄正甫本中,则写道“曹操当得典韦在帐前,急上大宛马,此马名为”绝影“,日行千里出得后寨。”而毛宗岗版的《三国演义》却只提到“亏得那马是大宛良马,熬得痛,走得快。”,并没有说明这马即绝影。

孟德奸雄世莫同,南阳张绣逞英雄。喊声大震三更后,烈焰争飞满寨红。荀彧逃亡随野渡,曹操“绝影”恨飘蓬。骏骑激水奔波过,堤畔仍存旧马踪。

马中赤兔?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第6张

黄骠
  一种黄毛夹杂着白点子的马。续范亭《南泥杂咏·射猎》:“枣骝黄骠争驰骋,人有精神枪准确。”黄骠马,骠字的含义是“黄马带白点”。此马的白点多位于肚子和两肋处。最主要的是马头上有白毛,形状圆如满月。所以别名“西凉玉顶干草黄”。黄骠马即使喂饱了草料,肋条也显露在外。所以另有别名“透骨龙”。是难得一遇的宝马良驹。据小说《隋史遗文》、《隋唐演义》中所记,唐初名将秦琼(秦叔宝)的坐骑即为黄骠马。

原是一匹羸瘦又毛长筋露养不肥的瘦马,一日幸得秦琼慧眼识宝马,得此马后不上十月,养得十分肥润,身高八尺,遍体黄毛,如金细卷,并无半点杂色。骠字的含义是“黄马带白点”。此马的白点多位于肚子和两肋处。最主要的是马头上有白毛,形状圆如满月。所以别名“西凉玉顶干草黄”。黄骠马即使喂饱了草料,肋条也显露在外。所以另有别名“透骨龙”。是难得一遇的宝马良驹。

秦琼骑着自己的黄骠马,回到山东当旗牌官,威风凛凛。这黄骠马很快给秦琼立了一功。山东起义的消息传到长安,秦琼从长安逃跑,靠山王杨林的马追不上他。只是因为尚义的川马慢,秦琼等尚义同行,才使杨林有机会追上秦琼一次,让他们有机会说了几句话,然后杨林又被秦琼骑着黄骠马甩开了。

可惜后面黄骠马的故事不多了。黄骠马再次出现的时候,就是他的结局。第三十七回:“尚师徒紧紧追来,叔宝战一阵,败一阵,直走至一个所在,是一条大涧,水势甚险,有一条石桥,年远坍颓,仰在涧中,已不能走过的了。望到上首,有一根木桥。又见尚师徒赶近,一时手忙,就在这一个桥头,把马加上一鞭,要跳过涧去。不料这匹马,战了一日,走得乏了,前蹄一纵,腰肚一软,竟扑落涧中。那水底都是石桥,折在下面,利如快刀。其马跌在石上,连肚皮也破开了,死在水中。”就这样死了?好像这黄骠马还是不行,关键时刻冲不过去,摔死了。

它最后的下场实在太窝囊。在《说唐》第三十七回中,它竟在阴沟里帆船,被呼雷豹追逐着,累死在赶路途中的石桥之下。虽然客观原因也是因为战了一日,累乏所致,不过就这么死了确实太过窝囊。

但是据《酉阳杂俎》上记载,秦叔宝的坐骑并非黄骠马,而是忽雷驳:“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每于月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卒,嘶鸣不食而死。”明代小说《隋唐两朝志传》、《大唐秦王词话》所记,秦叔宝的坐骑即为呼雷豹(忽雷驳)。清代小说《说唐》将之前各版小说的情节叠加并自圆其说:秦叔宝的坐骑黄骠马阵亡后,改骑呼雷豹(原属尚师徒)。

马中赤兔?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第7张

照夜玉狮子
  照夜玉狮子通体上下,一色雪白,没有半根杂色,浑身雪白,传说能日行千里,产于西域,马中的极品中的极品。《水浒传》中照夜玉狮子马原为大金王子所骑,浑身雪白,能日行千里,被段景住盗来后,原本想献给宋江,不料被曾家五虎抢去,成为了曾头市教头史文恭的坐骑,引出了史文恭箭射晁盖。后宋江打破曾头市,史文恭被卢俊义活捉。照夜玉狮子马被燕青牵回梁山,成为了宋江的坐骑。

通体上下,一色雪白,没有半根杂毛,浑身雪白,传说能日行千里,产于西域,马中极品中的极品。此马生下只脖子周围长毛,犹如雄师一般,性格暴烈,但长大后,会被赶出马群,随之性格也会变得温顺(据书上说被赶出马群是因为晚上此马身上挥发出银白光,故得此名)。长坂坡上,令赵云七进七出而落于不败,落入陷坑生而又能飞跃而起的那匹马,名叫照夜玉狮子。(三国演义中并未交代此马名此说法出处不详)

《水浒传》中对照夜玉狮子马的描述:
  雪练也似价白,浑身并无一根杂毛。头至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马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唤做『照夜玉狮子马』,乃是大金王子骑坐的。

相关主人:
  赵云
  三国中的赵云,白铠银枪,骑一匹白马,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并未交代此马名,但是其他小说作品中,多次将赵云的坐骑称为“照夜玉狮子”。小说里,强盗裴元绍曾经盗取此宝马,后被赵云夺回,裴元绍因它被赵云刺死,赵云于长坂坡陷入张合的陷阱之中,全凭此马一跃而出,救了赵云。人说是阿斗之福,其实此马功劳也不小。具有奇特力量的名驹,踏雾登云气力长。

伍云召
  伍云召是隋唐小说中的人物,排名第五,驻守南阳关,世人称“南阳侯”。因其父右仆射伍建章遭朝廷奸党陷害,于是举南阳关之兵反隋。隋廷派宇文成都前来征讨,伍云召虽不敌宇文成都,但是凭借着宝马“照夜玉狮子”杀透重围,保全性命。

段景住
  段景住原来是涿州一位贩卖马匹的好汉,擅长盗马训马。因为生得赤发黄须,骨瘦形粗,所以人称“金毛犬”。精通蒙古话、西夏话、辽国话。他在长城外盗得一匹好马,名叫“照夜玉狮子马”,浑身雪白,能日行千里。段景住想把这匹宝马献给梁山泊。不料路过曾头市时马被曾家五虎抢去,段景住一个人逃奔梁山,报告此事。晁盖听后大怒,命梁山人马攻打曾头市,但不料晁盖中了曾家教师史文恭的毒箭而死。段景住归顺梁山后,做了梁山军中走报机密的步军头领第三名,是梁山泊第一百零八位好汉。在征讨方腊时,段景住因船沉,溺死水中。

马中赤兔?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第8张

爪黄飞电
  是曹操的爱驹,在三国演义有记载。“曹操骑爪黄飞电马,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曹操只在隆重、重要的场面上骑爪黄飞电马,可以说爪黄飞电马在三国里起花瓶好看的作用,也就是除了好看,没什么特别的。

爪黄飞电,曹操的爱驹,其高大威武,体态庄严,名字与众不同,气势磅礴,也惟有曹操这样的枭雄才可以配得上这匹骏马。正因为这匹马气质高贵非凡,所以曹操每次在凯旋回朝时都会骑乘它,以显示其与众不同的气势,这匹“爪黄飞电”的名马也无疑为曹操这样的一代枭雄增色不少。

爪黄飞电与绝影同为曹操爱驹,但较之后者史实和演义记载均较少。仅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曹操骑爪黄飞电马,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军士排开围场,周广二百余里。操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头。背后都是操之心腹将校。文武百官,远远侍从,谁敢近前。当日献帝驰马到许田,刘玄德起居道傍。帝曰:”朕今欲看皇叔射猎。“

玄德领命上马,忽草中赶起一兔。玄德射之,一箭正中那兔。帝喝彩。转过土坡,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曹操骑着马在献帝前面接受朝贺,傲视群雄不可一世,而这匹爪黄飞电也无疑为其增色不少。

爪黄飞电通体雪白,四个黄蹄子,气质高贵非凡,傲气不可一世。单听爪黄飞电这样的名字便显得气势磅礴,与众不同。正因为此马有非凡的气质,所以曹操一般在作战中是不会乘其出征的,而会在凯旋回朝的时候骑乘以显示其与众不同的气势。因此更多的时候爪黄飞电给人一种花瓶的感觉。

马中赤兔?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第9张

特勒骠
  “特勒骠”是昭陵六骏之一,是陕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为东面第一骏的青石浮雕石刻。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由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战马特勒骠置于陵前。

东面的第一骏名叫——“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

骏马“特勒骠”是武德二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李世民消灭割据马邑(今山西朔县境)的刘武周势力,收复河东失地时,与刘武周大将宋金刚等作战时的坐骑,排列于昭陵祭坛东侧首位。此马毛色黄里透白,喙微黑色。刘武周(~622)本隋河涧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随父迁马邑。后任马邑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杀太守王仁恭,自任太守,遣使附于突厥,受封为“定扬可汗”,割据马邑。

武德二年三月,乘唐军与薛仁杲作战之机,勾结突厥向南侵扰。其将宋金刚部数日间攻陷介州,唐军数败。守御太原的齐王李元吉弃城逃回长安。于是,刘武周、宋金刚占据了唐在山西的大片土地和军事要地太原。高祖李渊大惊,打算放弃黄河以东地区,收兵镇守关中。惟李世民坚决反对,他认为失掉了河东,关中就孤立了,只有消灭刘武周势力,收复河东失地,才能久据关中。李渊遂派李世民带兵狙击。十一月,李世民率众直趋龙门关,渡黄河,连挫刘武周军前锋。

唐军在柏壁(今山西新绛县西南)集结,与宋金刚对垒。李世民采用“坚营蓄锐,以挫其锋,粮尽计穷,自当遁走”的战略战术。武德三年二月,宋金刚军果然粮尽计穷,军心动摇,李世民率大军乘机穷追猛击,在消灭宋金刚、寻相、尉迟敬德等刘武周势力中,李世民骑着“特勒骠”,曾一昼夜间急追二百多里地,交战数十次。在雀鼠谷(今山西介休县西南)西原,一天连打八次硬仗。这次追歼,李世民曾一连两天水米未进,三天人没解甲,马没卸鞍。

石刻“特勒骠”体形健壮,腹小腿长,属突厥名马。这种马是典型的锡尔河流域的大宛马,即汉代着名的“汗血马”,也是隋唐时期中原人寻觅的神奇骏马之一。研究者认为,“特勒”是突厥汗国的高级官号之一,其地位次于叶护和设,只统部落,不领兵马。

“唐太宗以突厥‘特勒’官号来命名自己的坐骑,不仅仅是为赞扬名品良种的骏马,更重要的是以突厥赞美英雄、勇士的风俗来纪念和炫耀自己的辉煌战绩。”突厥多以王室子弟为“特勒”,“特勒骠”亦可能是突厥可汗的一个子弟进献的。它载着李世民驰骋汾晋,为收复大唐王业发祥地——太原和河东失地,立下了战功。因此,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它:“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

马中赤兔?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马 第10张

盗骊
  盗骊古代名驹,乃关外名马,体格健壮,千里绝群,脾气暴烈,极难驯服。后泛指良马。《山海经北次三经》︰“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郭璞注《穆天子传》“盗骊”云:“为马细颈。骊,黑色也。”在此,“骊”字似乎有其汉文含义,但是这种马还有许多异名。《广雅疏证》释“駣”条云:“《史记·秦本纪》‘造父得骥温骊’。

徐广云:‘温,一作盗。’《索隐》云:‘邹诞生本作駣,音陶。’则盗骊即此駣。……《玉篇》作桃;《御览》引《广雅》,亦作‘桃’;《集韵》云:‘駣,兽名,似马。’”由此可见,“盗骊”又能作“駣”、“桃”、“駣”等;而“”、“”诸字却无“黑色”之义,仅音与“骊”同而已。亦即是说,“盗骊”一名最初全然出于音译,是十分明显的。故而,“盗骊”之原义未必是“细颈的黑马”。

《阙特勤碑》东面第33行记道:“(阙特勤)第三次骑官的带有马衣的粟色马进击,该马在那里死了。”在此,“栗色马”的古突厥语原文的拉丁转写为toru,此词至今存在于突厥语的所有语言群中;它在东北语言群的图凡语中,可以写作doru,在西北语言群的奥斯曼语中,则可写doru,如此等等。特金释其义为“bay,reddish-brown”,克劳森释为“(ofahorse)bay”,显然进一步明确指出,此词通常只是用来修饰马。也就是常指栗色、赤褐色的马。

“盗骊”两字的上古音当分别为*d'g和*lieg,则就语音而言,完全可以成为toru或doru的汉译名。就毛色而言,“盗骊”与“toru”并非毫不相干。通常说来,“骊”字固然用为“黑”义,或者直指黑色之马,但是它也可能指称近似于黑的颜色。以“黧”为例:此字通常也为“黑”义,但它又有“黄黑”之义。《广韵》释“黧”字云:“黑而黄也。”《一切经音义》释“黧”字,引《通俗文》谓“斑黑”;引《考声》谓“黑也而黄色也”。

又,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姚)襄所乘骏马曰黧眉騧”一语时释云:“黑而黄色曰黧……黄马黑喙曰騧。”鉴于“黧”与“黎”通,而“骊”也通“黎”,因此骊、黧两字在音、义两方面都应当有相通之处。那么,“骊”字也有“黑而黄”义,并非纯属臆测。而“黑而黄”色则与栗色或赤褐色相当接近了。事实上,古人在解释“盗骊”的色泽时,从一开始就不是认定它为纯黑色的。

《史记·秦本纪》“索隐”引《刘氏音义》云:“盗,窃也。窃,浅青色。”尽管这一释义未免牵强,但是不以“盗骊”为黑色的用意,则是一目了然的。既然toru自古至今都是操突厥语各族用以称呼马的名号,并且其语音与“盗骊”颇为吻合,而它所指的毛色也近似于“骊”,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盗骊”的语原确是突厥语to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