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日本人吗?为何日本人说他是他们的民族英雄

郑姓已有历史三千多年,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郑姓在历史上也曾辉煌过,并且也出过不少名人。今天带你揭秘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是日本人吗?为何日本人说他是他们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是日本人吗?为何日本人说他是他们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郑成功是八岁时才从日本带回老家拜祖认宗的。说来说去,虽是个中日混血种,毕竟从东亚儒家伦理学说的世系上讲,郑成功是中国人!况且川田氏后来也因为儿子郑成功不肯降清而被清兵凌辱而死。所以不管怎么说,在这场讨论中,日本人是沾不到什么便宜的。可是据报道在日本,因为是郑成功的出生地,当地成为着名的旅游胜地。中国游客知道郑成功是混血儿的的确不多,可见,日本人是不太忌讳郑成功在正统上是中国人的。

郑成功所生活的年代,倭寇已基本肃清,而海盗却日益猖獗。戚继光、俞大猷明末抗倭之前的郑和下西洋,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镇压海盗。据历史资料,倭寇里面实际上有很多是中国海盗!郑成功父亲郑芝龙就是当时的海盗,后受明王朝的招安才上岸的,此公据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调查资料显示,现在在东海的某些岛屿上仍是民众敬拜的“神灵”。既是海盗出身,所以此公后来携施琅等降清也就在情理之中。施琅甚至是降了明朝又降清朝再叛清朝复降清朝!现在因为郑成功是民族英雄,故对其祖上历史稍作避讳。郑成功后来收复台湾其实也是有海岛情结的。

突然想起,日本还有以郑成功故事为蓝本的漫画,很受追捧。这样说来,日本人倒是挺崇拜郑氏的,至少也是喜欢。从日本人有偶像崇拜的传统上来看,中国人似乎应该沾沾自喜了。

郑成功的母亲也是中日混血,本姓翁,她的父亲是旅日华侨,取了当地大名的家臣之女为妻,即为郑成功生母。日名田川贞子或田川松,郑氏家谱记载郑成功生母姓翁,也可见其母是中国血统。

郑成功其实只有1/4日本血统。当时日本实行闭关锁国,不肯放人,无奈郑芝龙是大明水师总兵,把军舰往日本一靠,日本当局迫于压力,把郑成功和田川氏放回来了。但郑成功的弟弟七左卫门留在了日本,至今他的后人还住在日本横滨。

近松门左卫门与《国姓爷合战》
在日本民间文人中,最早通过文艺的形式表达侵华意念的是17世纪日本着名戏剧家近松门左卫门,他在《国姓爷合战》中让日本人占领了南京。 近松门左卫门( 1653 ~ 1724 )原为武士,后致力于戏剧创作,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着名的戏剧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净琉璃”(一种木偶戏)和“歌舞伎” 剧本一百多部,被文学史家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在他的剧本中,有一部 1715 年出笼的以中国为舞台背景的戏,名为《国姓爷合战》,是一部大型的历史剧。 所谓“国姓爷”指的是明代的郑成功。郑成功后受南明唐王隆武帝赐明代“国姓”朱,改名成功。《国姓爷合战》就是以郑成功抗清复明、攻打南京城为背景写成的历史剧。然而,该剧本却严重歪曲历史事实,其中最严重的是对郑成功形象的歪曲和改造。

歪曲历史的戏剧:
在《国姓爷合战》中,近松门左卫门却把历史上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写成了日本武士。胡说他是在日本长大,娶日本人为妻,二十几岁以后才回到中国,还给他起了一个日文名字“和藤内”。所谓“和”就是指日本(大和民族),“藤”字和当时日本称呼中国的“唐”字在日本语中都读作“とぅ” ,“内”字读音为“ない”与日语中的“不是”发音相同,所以“和藤内”的是指“非和人非唐人”的意思。而“和”字在前、“藤”(唐)字在后,明显具有突出强调郑成功的日本人身份的意图,“和藤内”也许就是近松所谓的“国姓”的真正含义。

在《国姓爷合战》中,“和藤内”和父母一同去“大明国”,在大明国靠着日本武士的神威,打败鞑靼(清)兵,攻陷南京城,城内明将与“和藤内”合作,并拥戴“和藤内”为“延平王”。在近松笔下,这位“国姓爷”——“和藤内”完全是一个日本武士的化身,他口口声声自称“我们日本人”,他来中国的目的实际上也不是抗清扶明,而完全是为扬日本之国威,并图谋在中国实施日本的统治。关于这一点,剧本中有露骨的描写。在第二幕第一场戏中“和藤内”在退潮的海滩上看到鹬蚌相争的情景,不禁感慨道: “让两雄交兵,乘虚而攻之,此乃兵法奥秘。 …… 听说在父亲老一官的生国,大明和鞑靼双方正在战斗,这岂不是鹬蚌相争吗?好!现在就到中国去,用方才领悟的兵法奥秘,攻其不备,大明和鞑靼两国的江山,岂不是唾手可得的吗?”

剧本特别注意表现这位被称为“国姓爷”的和藤内是作为日本人来与中国人打仗的。例如第二场中和藤内对中国的残兵败将说道: “喂!纵然你们人多势众,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的生国是大日本。”和藤内还摸着老虎的脊背说:“你们污蔑日本是小国,可是你们看看日本人的本领!连老虎都害怕我们,看到了吗?”

这位“和藤内”靠了母亲从日本带来的神符,靠了“天照大神的威德”,在中国耀武扬威,连猛虎遇到他都吓得打哆嗦,更何况是中国的士兵,全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降伏。和藤内命令中国的降兵败将全都剃成日本式的月牙头,穿上和服,并改换成日本式的姓名,然后接受他的检阅和指挥。并对中国将领发令训话: “你们看,这里请来了天照大神。本人以一介匹夫,却攻下数城,现在成了诸侯之王,受你等的臣下之礼,这就是日本的神力!在竹林中收降的这些夷兵,已剃了日本头,让他们在前面宣传日本的支持,鞑靼兵素知日本的武威,他们一定闻风丧胆!” 就这样,和藤内“国姓爷”终于攻下了南京城,驱逐了鞑靼王,保住了“大明江山”。而实际上,这“大明江山”,已经不是“大明的江山”,而成了“和藤内”所代表的日本的江山了。

军国主义思想早期的萌芽:
近松门左卫门的《国姓爷合战》是18世纪初日本对华侵略扩张思想的一次暴露。

据日本文学史的记载,这出戏连续三年在日本上演不衰,观众多达二十多万人次。就受欢迎的程度和演出的盛况而言,在当时是空前的。后来他又陆续写出了关于“国姓爷”的两个剧本《国姓爷后来的战斗》和《中国船带来的当今国姓爷的消息》,被后人称为《国姓爷三部曲》。这种情况充分说明,在丰臣秀吉的军队侵略朝鲜和中国的迷梦破灭一百多年后,许多日本人——当然包括在野的文化人及受其影响的庶民百姓,对于中国仍暗怀觊觎之心,祸华之心不死,有时还变得炽热如火,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侵华难以付诸行动,于是就以文艺的形式加以表达和发泄。可以说《国姓爷合战》的公演和大受欢迎,正是18世纪初许多日本人某种心态的暴露,这种心态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间渐渐转化为日本文化的糟粕“军国主义”思想,这种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想是让日本征服全世界。“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是多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治名人的看法,于是又衍生出另一个思想——“侵华思想”,可以说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思想在日本达到了巅峰,上到天皇军官文臣,下到普通平民百姓都沉溺于此思想中,而正因为有支持的基础日本才敢于多次发动侵略他国的罪恶战争,不但使周边多国深受其害,最终也使自己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