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何氏由来,如今总算知道了!

解读百家姓何姓,何氏历史悠久,讲解海南何氏由来。何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在南方各省区中,一般均占各省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

海南何氏由来,如今总算知道了!

何氏历史悠久。二千多年来,迁江淮,走关中,徙闽粤,登台琼,入巴蜀,闯五洲;历尽流徙之苦,不忘亡国之痛,忍辱负重,志存高远,崇尚文化,重德尚贤,世代承传。海南何氏,世有名德,代有名贤,素有“翰林之族”美称。   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衍变,何氏来源及“何氏始祖”众说纷纭。正史和民间的说法莫衷一是。

何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韩氏“音讹”而成。“自古韩何一家”。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一种说法。何氏族谱也都有类似的记载。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西周成王的一个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穴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一带?雪,因其封地于韩而名,其后人建立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公元前230年,韩国为秦国所灭,子孙避难逃亡到江淮一带。江淮方言,因为江淮地区方言“韩”、“何”谐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变,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久而久之,岁月流逝,韩姓被当地人“误读”、“误写”成了“何”,子孙就“将错就错”改为何姓。自公元前218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

另据《浈阳水木记》等记载,韩王安时期韩国厘王之子韩瑊,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被命为公族大夫,曾与韩非一起同掌国政,屡次进谏韩王安不要朝秦,安不听。秦灭韩,韩王安为秦劫掳,国破家亡,韩瑊携妻姜氏逃到安徽庐江县寓于津要,靠摆渡过日子。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出游河南博浪沙,被人袭击,搜捕未果,疑是被秦灭之六国后人所为,乃下令搜捕六国之后人,欲斩草除根杜绝后患。秦吏遍布天下,密察居民姓氏。一日,秦吏登上韩瑊之船询问其姓氏,适值天气寒冷,韩瑊指水戏称“此为吾姓”。意以水寒喻韩。韩、寒同音,并无隐匿之意。秦吏不解,问:“怎会有‘河’姓?”韩瑊说:“姓氏必从人,岂能从水?”秦吏于是离去。韩瑊过后才知道是秦吏暗查六国王公贵族之后,惊叹:“我家幸免于难,是因何一字啊!”于是,改“韩”姓为“何”姓。汉灭秦后,韩瑊——何瑊才构室营田创业,定居庐江,勤耕苦读为业,家道日隆,形成了一支何氏,子孙繁衍,成为庐江望族。何瑊夫妇同寿百岁,死后葬庐江东乡望淮岗之原,世称“何坟岗”,墓域宋代犹存。现有何氏太始祖瑊公陵园(何瑊墓)等省级文物。

此说与“韩音讹何”的记载一致,与韩姓渊源也一致,但具体到某一人的亲身经历,显然有演绎的痕迹,也难以查考。但至今大多数海内外何氏族人倾向于尊何瑊为何氏始祖。所以说何氏人的根在庐江。

除了“韩音讹何”外,何氏在我国历次民族大融合中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入何姓,主要有鲜卑族、瑶族、达斡尔族、壮族等。如唐代“昭武九姓”中的“何”,五代鲜卑族一支的吐谷浑亦有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入明,被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此外,还有一些出自冒姓或赐姓的何氏族人,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

何氏族人在漫长的繁衍生息、颃强拼搏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何氏族人以庐江郡、东海郡、陈郡为三大郡望,故何氏宗祠有“东海家声远,庐江世泽长”之楹联。

何姓在《百家姓》上是第21个大姓,而在清朝的时候,是全国的第五大姓,仅次于陈、林、张、黄。据公安部今年4月24日公布的2007新版百家姓排名,何姓位列第17位,约1600万人。何氏族人旅居海外约四百多万人,主要分布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东南亚居多。

南宋末年,何兴、何仁德先后从湖广(今湖南)、福建莆田渡琼,其子孙后代散居琼州各地,主要居住在海口(含琼山)、琼海、澄迈、屯昌、陵水、万宁、文昌、琼山、定安等市县。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来自海口、文昌、澄迈、定安、儋州、琼中、乐东等市县的何氏族人,聚集在海口市琼山区博让村何兴家族墓园,共同祭拜祖宗——迁琼始祖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