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更的三更一更是几天

我国古代对于时间的叫法有很多,与现代有一些差异,例如以前有十二时辰,每个时辰是2个小时,而今天都是用二十小时计算了。其中还有四季的变化,虽然我们只熟悉春、夏、秋、冬,不过一些节气还是发挥很大作用的,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

夏至三更的三更一更是几天

夏至的三更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更其实是干支纪年中的“庚”,按照此套历法,是用天干地支相配来记载日的顺序的方法。其中天干又称10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又称12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将天干与地支顺序搭配可得到60个干支“对子”。如果觉得计算方法复杂的小伙伴,可以对照日历,就可发现夏至节气后,有三个带“庚”的日子,以今年为例,就是指庚子,庚戌,庚申三天,也就是所谓的“夏至三庚入伏”。

夏至三更的三更一更是几天 第2张

三更的一更是几天
  当我们理解了夏至的三更,也就可以推算出每一更为几天了。今年的夏至在6月21日(庚子日),庚戌在7月1日,庚申为7月11日,也就是初伏,由此可见每十天为一更。然后继续观察,就能发现初伏是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末伏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始至第二个庚日结束(称出伏)。这样,三伏就是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这段时间,按节气一般都出现在小暑至立秋后,即7月中间到8月中旬的一个月里。
  有什么作用
  由于在古代没有很便捷的查看日历方式,因此利用节气的相关历法,和干支纪年法,二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去指导农业生产,在日期上不会偏差很多。从中也能看出最热的时间段,比如入伏之后越来越热,到了中伏的热量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故气温最高、天气最热。末伏以后,天气逐渐转凉,便进入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