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盘子会在几月份:农历正月十三至二十六

位于山西省西部的柳林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曾出土的仰韶文化遗址表明此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而今日的县城所在地柳林镇,在明清时期手工业兴盛,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一时更有“小北京”之美誉。今天的民俗节日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在钟灵毓秀的柳林至今流传的民俗文化节日庆典——柳林盘子会,一起来了解柳林盘子会在几月份。

柳林盘子会在几月份:农历正月十三至二十六

问:柳林盘子会在几月份?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柳林盘子会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二十六之间举办。

柳林盘子会又称天官会会、小子会会,是流行于山西省柳林县县城及城郊穆村一带盛大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三至二十六,以元宵节和填仓节为高潮。活动期间各街巷分段轮值,张灯结彩、高搭彩盘、遍点社火,或配以秧歌、弹唱;或佐以转九曲、斗活龙,汇聚十里乡亲载歌载舞共庆节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表达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柳林盘子会的“盘子”是“盘子会”的核心和主要载体。“盘子”是古代“祭盘”的俗称,它是一种制作精美的组合型阁楼式仿古建筑模型,也被人们称为“放大的神阁子”,是庙宇的高度浓缩,由精雕柱廊、彩绘木板等组合而成,规模大小不等。

“盘子”的分类按材料有木刻、铁制、铁木组合、水泥盘子四种;按活动区域有社家盘子、家族盘子、家庭盘子三种;按规模分有一步行踩、二步行踩、三步行踩三种。制作往往古朴苍劲,宏伟壮观,构思奇巧,梁栋、椽柱、斗拱、兽脊、飞檐、挑角、铜铃、铁马、玻璃、纱窗、莲花锤、盈联等雕工精细,装钸富丽。

“盘子会”起源于古代搭棚祭神活动。明代,柳林镇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原始的神棚不能适应汉族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开始有匠人模仿唐代之“祭盘”,将汉族民间庙宇与神像按比例缩小,精雕细刻,油漆彩绘,活卯活鞘,易装易拆易保存。

这种浓缩的庙宇比用砖木修建的庙宇造价低,一般高约三到四米,有四角或六角,有单层或双层,内分几个神龛,供奉天官、财神、观音等神像,凡是常见的庙宇神灵,几乎全部供于一座阁楼之中。盘子的绘画主要分布在内装板上,主要以各种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神话传说为主。如四大金刚、十八罗汉、麒麟送子、观音菩萨、二十四孝图等。

因此,“盘子”的实质是一座不分佛道的浓缩性寺庙。一座盘子就成为一处汉族民间祭祀场所,活动场地可大可小,很受民众欢迎。到明末清初,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盘子会。“盘子”的建筑材料多采用质地细密而又硬实的上等木料制作而成。盘子会时,盘子内置鼎立炉,内供神灵,各类供品堆集如丘,枣山、枣洞洞、大供、面三牲、面鸡,面雁等,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制作精巧,令人叹服。

“盘子会”保留、传承了民间社区组织,以每座“盘子”为核心,由一名“主人家”(社首)和七八名纠首组织社家,负责筹集钱资、搭盘、出盘、祭祀、娱神、卸盘等活动,社家每年轮换,民主推选、民主自治,是乡土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础之一。

每当夜幕降临,在“盘子”边搭起煤塔并点燃,祭拜后围着火堆扭秧歌,多时人数可达四五万,场面非常壮观。伴随着“盘子”社火,伞头秧歌、会则、唢呐吹奏、转九曲、天官会、火炉则等一系列活动,十里乡亲,载歌载舞,共庆节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盘子会”是当地汉族民俗文化活动的“百科全书”,以“盘子”为核心和载体,不仅保留和传承了众多汉族民间艺术和技艺,而且通过“祭盘”的相关活动,能够化解邻里纠纷,增强民众团结与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