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闻风丧胆的传奇!史上十大巨兽排行

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总是很有吸引力的,对于一些存在过的,但现在已经见不着的事物来说,是有神秘感的,特别是史前的生物。我们现在只能够通过书籍文字的形式来了解它们。本期的民族文化带你去了解史上十大巨兽都有哪些。

令人闻风丧胆的传奇!史上十大巨兽排行

巨猿
  巨猿曾经是地球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它是“金刚”的真实写照,这种怪物直立时可达3米高,重达半公吨,比它现存最有亲属关系的亲戚——猩猩重五倍,即使巨猿仅仅食素,它的牙齿跟颌的化石却可以咬碎坚硬的东西并研磨,科学家认为直到10万年前它才灭绝。

巨猿简介
  巨猿(Gigantopithecus)是已灭绝的一属猿,生存于约100万~30万年前的中国、印度及越南,与几种人科在时间框及地理位置上相同。化石纪录指步氏巨猿是最巨大的猿,站立时高3米及重600公斤。

这是巨大的、类似猩猩生活于地面的猿,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猿。他的重量估计超过200千克,这种灵长目长有巨大的臼齿,并有厚厚的珐琅层,高高的齿冠和矮牙尖。有时巨猿被翻译为巨型猿人,但是巨猿不算作人类,所以说巨型猿人不合适(过去确实有书上将其列为猿人)。此属在中国至少自下而上于50万年前。最初(1935年)发现的化石为牙齿,其体积超过现代人牙齿约五倍左右。1955年以来,在中国广西发现很多,到目前为止,计发现下颌骨三个和牙齿近千枚。巨猿是猿类进化系统上一个已绝灭的旁枝。

灵长类中最硕大的一类,它们的形态特征介于猿类和人类之间。在下颌骨和牙齿的大小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下颌体前下方有猿板;下颌体的厚度和高度均以下颌联合处为最大;下犬齿与下第一前臼齿之间有齿隙等特征方面较接近于猿类。而在门齿较小;前臼齿和臼齿齿冠很高,齿尖呈块状;下第一前臼齿呈双尖型等方面具有与人类相同性状的趋势。因此,巨猿在人猿超科中的分类地位始终未定论,不仅不同的研究者各持己见,就是同一学者也常改变自己的观点。

总之,一些学者把巨猿归属猿科,另一些学者认为属人科。还有人把它归类于已绝灭的另一科(订名为腊玛古猿科)。现在看来,巨猿归于人科是很勉强的,但它们与今天最大的灵长动物大猩猩也没有什么密切关系,或许它们跟今天同样生活在亚洲的猩猩(红猩猩)关系更密切。

巨猿牙齿有高而钝的牙尖,有一些似人牙的特征,如相似的牙齿模式和平的磨耗平面。关于这些材料,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严谨的学者认为它是与进步人同时代的。因此步氏巨猿不可能是人的祖先。孔尼华认为“巨猿”是与人的进化系统或多或少平行发展于在亚洲主于的最晚期的生存者。另外一种解释认为它是一种政,它的像人的齿列特征是一种平行发展。1968年发现了巨猿的第二个种,这个种是从印度的西瓦立克山地层中发现的。

令人闻风丧胆的传奇!史上十大巨兽排行 第2张

邓氏鱼
  邓氏鱼是地球上已知最早的大型捕食者,它属盾皮鱼纲,在动物界的历史中被认为具有最强的咬合力,独特的颌帮助它掠食比它自身还要大的动物,包括原始鲨鱼,他颌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五十分之一秒的速度张开快速将猎物吸入嘴中。邓氏鱼没有牙齿,它的两侧一颗颗“牙齿”构成的刃片,这种刃片瞬间的咬合力是一头大白鲨碾碎其他猎物所产生压力的两倍。

鲨鱼在地球上生存的历史已经超过4亿年,相比之下,邓氏鱼的生存史较短,只有5000万年。它们的身长最高可达到30英尺(约合9.14米),体重超过4吨。邓氏鱼是所在家族最后的成员,我们现在已无法找到任何与之有血缘关系的后代。

邓氏鱼(Dunkleosteus),又名“胴壳鱼”,是一种活于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约3.6亿至4.3亿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体长约15---32米重量可达20--90吨,咬合力可达10吨,被视为泥盆纪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同时也是寒武纪到泥盆纪时期出现过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鱼类,其主要猎物是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是当时的顶级掠食物动物。

外形特征
  邓氏鱼的外貌,给人以异常凶猛的感觉。强壮的类似于鲨鱼的纺锤形的身躯更接近现代鱼类的体形。头部与颈部覆盖着厚重且坚硬的外骨骼。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无牙,代替牙的是位于吻部的头甲赘生,如铡刀一般,非常锐利。能切断、咬裂、粉碎任何东西。

色素细胞显示,邓氏鱼背部颜色较深,腹部呈银色。体长11米左右,体重约4吨。这种鱼对它的食物毫不讲究,它吃鱼、任何海洋生物、鲨鱼甚至它的同类。且这看起来是邓氏鱼忍受消化不良的结果:它的化石常和被回吐的、半消化的鱼在一起。

邓氏鱼看起来像是凶暴的猛兽:强有力的体格加上包裹着甲板的头部。这是一种泥盆纪海洋最凶猛的肉食动物,即使在4亿年后人们看到它的化石仍然会感到敬畏。它非常大,这意味着它可以一口将小型鲨鱼撕成两半。

咬合能力
  邓氏鱼,是恐鱼科的代表性成员和已知盾皮鱼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成员,是生存于距今约3.6亿至4.15亿年前泥盆纪的一种拥有着惊人咬合力的巨型食肉厚皮鱼,是志留纪和泥盆纪海洋的绝对霸主。邓氏鱼是泥盆纪的最顶级掠食者,远远淩驾于其他动物之上。

因为邓氏鱼的主要猎物是当时带有硬壳保护的头足类动物(如菊石,鹦鹉螺等)和带有硬甲保护的盾甲鱼,乃至于较小的同类,邓氏鱼必须拥有异常强大的咬合力。

邓氏鱼有着惊人的吸力,位于当时海洋的食物链顶端,能一口将鲨鱼咬成两半,可以捕食泥盆纪海洋里的任何一种生物,它很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百兽之王”;它的存在比陆上第一只恐龙的诞生还要早1.75亿年。

邓氏鱼缺少真正的牙齿,而以两长条凹凸不平的刃片代替(如图中一颗颗“牙齿”实际上是两片刃片的一部分),可以咬断和粉碎任何东西。邓氏鱼的口腔机能非常独特,它依靠四个关节活动时产生的力量进行撕咬。这种独特的机能不仅可以产生极大的咬合力,还可以使得邓氏鱼以极快的速度来撕碎猎物。

最大的雷尔泰邓氏鱼体重4000千克,长度9米,估测咬力可达5000千克一平方厘米,最大咬力5000千克末端,前端咬力300千克,是泥盆纪咬力最大的硬骨鱼。

令人闻风丧胆的传奇!史上十大巨兽排行 第3张

骇鸟
  骇鸟(学名Phorusrhacidae)是一类大型的肉食性的鸟类,于6200万-200万年前新生代的南美洲是非常普遍的猎食者。现今最接近它们的亲戚是鹤科。骇鸟鸟型肉食类动物,跟剑齿虎同一个时期,它跟剑齿虎一样是独居型动物,天敌是狼群,生存于距今2700万年到150万年间,它们约有1-3米高。鸟的腿骨坚硬、肌肉强壮,可以完全击碎中等大小猎物的骨骼,然后慢慢地吸食猎物骨骼中富含营养的骨髓。奔跑速度相当快,据科学家估计,鸟跑速可达每小时97公里,并认为骇鸟的灭绝跟狼群和灾难有关。

骇鸟是地球上体型最大、同时也是最邪恶的鸟类。它长着十八英寸长的巨喙,也能一口吞下远古巨鼠。在四百万年前,骇鸟是大陆的统治者,其实力足以和爱德华狼以及剑齿虎相匹敌。

骇鸟疑似霸王龙的后代
  在300万年前形成巴拿马地峡时出现南北美洲生物大搬风,它是当中唯一的大型猎食者,它们的祖先疑似是凶猛的霸王龙。骇鸟体型巨大,是高阶的猎食者,且与其他可怕的肉食性动物一同栖息。它们的翼演化成像肉钩的结构,可以像手臂般伸出,能协助狩捕猎物。大部份细小及一些大型的物种相信善于奔跑。

巨型肉食性鸟类骇鸟,是霸王龙的后代
  1、骇鸟繁殖后代是产卵孵化,在地面上的鸟蛋对狼等食肉动物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而且,骇鸟是单独狩猎,群体生活的狼可以一起制服骇鸟。
  2、骇鸟继承了恐龙的一部分基因,就是对气候敏感、适应能力差,在气候变化后,食物短缺、生活环境改变,骇鸟未能及时适应,所以灭亡了至今还没有研究出它灭亡的真正原因,不过目前为止只有这两种原因。

令人闻风丧胆的传奇!史上十大巨兽排行 第4张

棘龙
  棘龙曾经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生肉食动物,人们形容它是霸王龙、鳄鱼和鲸的集合,统治海洋和陆地,它是首个适应水生环境并捕猎鲨鱼和古代鳄鱼的恐龙,棘龙可以利用背上类似于鲨鱼鳍状的巨帆浮在海水上。并利用它利剑般弯曲锋利的爪子撕碎猎物。

棘龙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一类大型兽脚类肉食龙,其中的亚种埃及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龙,体长12-19m,臀高270至480厘米,体重4-18吨,是与鲨齿龙同时间生活的巨型肉食性恐龙。生存于后白垩世的北非,约为14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分布区域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可能还有西撒哈拉、尼日尔和肯尼亚。目前棘龙属有两个种,其中最着名的种是发现于埃及的埃及棘龙(S.aegyptiacus),而第二个种摩洛哥棘龙发现于摩洛哥。棘龙是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发现于埃及并在1915年加以叙述,最初的标本在二战期间在被盟军摧毁,所以它的化石非常珍贵。

外貌特征
  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高度可达1.65米(正模最大的一根),长棘之间推断生前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巨大帆状物(然而有极少数科学家却认为这些长棘是由肌肉覆盖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类似美洲野牛的脊背)。对于这帆状物的功能,功能很可能包含调节体温、储存脂肪能量、散发热量、吸引异性、威胁对手、吸引猎物等。

棘龙的颅骨长1.75米,外形类似上龙类,棘龙被认为是半水生动物。一项针对棘龙科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显示棘龙是已知的唯一会游泳的肉食恐龙。

棘龙因为其独特的帆状物、巨大的体型而着名。对于棘龙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二战期间被摧毁的较完整化石以及如今发现的一些牙齿、背帆、胳膊、爪子、脚指头。到如今为止,有一些颈椎、背帆、爪子、脚指头的化石保存在博物馆和科研机构里,尾巴和躯干的化石在二战期间已被摧毁,在2008至2013年在摩洛哥第一次发现了后肢和骨盆残片。在2005年所发现的上颌骨。棘龙的口鼻部狭窄,布满笔直的圆椎状牙齿,牙齿缺乏锯齿边缘,类似其他的棘龙科恐龙。齿冠长度最长可达12.5厘米(1915年零碎无编号个体,疑似IPHG-1912-X),一般牙齿长度8-15厘米之间。

棘龙的帆状物是由非常高大的神经棘所构成,这些神经棘从背部脊椎骨延伸出来。这些神经棘的长度约是脊椎骨的7到11倍长。这些神经棘的前后长度较为一致,而盘龙目的基龙与异齿龙的神经棘长度有大规模差异,形成一个半月形帆状物。跟棘龙生存于相同时代、地区的禽龙类豪勇龙,背部也有高大帆状物,而神经棘的末端较厚。

令人闻风丧胆的传奇!史上十大巨兽排行 第5张

板齿犀
  西伯利亚板齿犀体长20英尺,奔跑起来像一头马,用6英尺长犀角抵御侵略者的攻击。它是一个到处惹事生非的“独角兽”。在距今80万年前灭绝。

板齿犀(Elasmotherium)是一类已灭绝的巨大犀牛,肩高最高3.5米左右,体长最长可超过8米,体重最重超过8吨。平均体重5吨多。前额上有长达2米的角。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有角犀牛,也是最大的犀科动物,和披毛犀同为更新世古犀代表。

板齿犀是犀类高度特化的一支。身体巨大,额骨上有单一的角;齿冠很高,齿面珐琅质裙皱很复杂。适应于草原生活。生存于更新世的东欧(西欧有零星证据发现)及东亚,中亚,北亚等地头部呈圆钝状,而非披毛犀及今天的白犀牛黑犀牛的扁形头部,独角生于额头(相当于今天双角犀牛的第二只小角处)曾与披毛犀共同生活过,但体型要比披毛犀大1.2倍左右。

特性描述
  板齿犀的形态特征产生了两个有关它们出现及栖息地的假说。第一个是较为广泛接受,指板齿犀是大型的长毛动物,前额有大角,但是却未曾发现这角的化石。而基于它们幼长的四肢,估计是生活在广阔的草原。

另一个则基于板齿犀的牙齿骨形态,指它同时也是生活在河岸带的群落生境。因为板齿犀没有犬齿及发展完好的外侧突,显示它们的头部会向外侧移动,可能是来吃草的。另外它的齿列亦是高冠齿,显示其食物中有矿物颗粒,而这些颗粒往往都在湿润泥土的植物中找得到。科学界多认同其生活在干冷草原地带,啃食硬草。

生活区域
  板齿犀古哺乳动物的一属。属犀科。

它们体型巨大,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有角犀牛,即使放到整个犀牛家族来说,它们也仅小于无角犀中的巨犀,但巨犀属于巨犀科,因此板齿犀属于犀科。它的牙齿像现今的马,可能是吃矮小的植物。

摩尔多瓦。它于上新世晚期的中亚出现,其起源可能与中国犀有关。古板齿犀及裴氏板齿犀生活在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的中国东部,估计于约160万年前消失。俄罗斯最古老的板齿犀物种是生存在上新世晚期黑海的高加索板齿犀。板齿犀在东欧生存至更新世中期。亦有说法认为存在到晚更新世。

令人闻风丧胆的传奇!史上十大巨兽排行 第6张

泰坦巨蟒
  泰坦巨蟒是目前知最大的蟒蛇,存活于6000~5800万年前的古新世。体长约13公尺,体重超过1100公斤。科学家判断它们当时甚至可以以鳄鱼为食。

泰坦巨蟒·塞雷洪西斯(Titanoboacerrejonensis),属于一种远古的蟒类,属名的意思是“泰坦的蟒蛇”,种名塞雷洪,是为了纪念发现地塞雷洪。泰坦蟒的化石最早在南美洲哥伦比亚东北部的瓜希拉半岛,大约6000-5800万年前的塞雷洪组(Cerrejon Formation)地层被发现。

泰坦蟒属于蟒(Boidae),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它们就像是将现代蟒蛇放大后的产物。据说这样大的变温动物,至少要在最低从30℃到34℃的气温下生存,所以确定在古新世的新热带界因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温的气候模型的假设一致。泰坦蟒平均体长可达到14米,体重超过1吨,这两个数字已经足以说明它们的可怕之处。它们的猎物包括2米长的鳄鱼、短吻鳄等。泰坦蟒早在近5800万年前就已灭绝。

形态特征编辑
  泰坦蟒为体长达9~13米的巨蟒,28条蛇中最大的8条,重约1.135吨。现(截至2012年4月)存最大的蛇,包括长约7米的森蚺(现存最重的蛇)和长约8米的网纹蟒(现存最长的蛇);而现存最小的蛇,卡拉细盲蛇,身长只有10厘米。此前最长的化石蛇,是非洲巨蟒,出土自埃及,长7—12米。

生活编辑
  科考人员表示,与其他蛇类一样,泰坦蟒可能总是在水边游弋,一旦crocodilyform鳄放松警惕。就出其不意缠住其身体,令这个“小家伙”窒息而亡,并将其吃掉。如果成功逃脱泰坦蟒的魔爪,crocodilyform鳄则可能以小蛇、青蛙、蜥蜴和大、中、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在体长达45英尺(约合13米)的Titanoboa cerrejonesis巨蟒面前,体长仅7英尺(约合2.1米)的Cerrejonisuchus improcerus鳄根本不堪一击。两者之间的战斗“呈一边倒的局面”。即便是最小的Titanoboa蟒,面对我们发现的最大的crocodilyform鳄,都不会给对手任何机会。

泰坦蟒由于属蛇类,是变温动物,这项发现也暗示了,当时的其生活的热带地区比研究人员原先估计的更温暖,平均气温为32℃,只有这样的气候才能让蛇长得这么大,而现代当地的年平均气温为26℃至28℃。

令人闻风丧胆的传奇!史上十大巨兽排行 第7张

古巨蜥
  古巨蜥(学名:Varanus Poesty)又名巨齿蜥,是一种已灭绝的巨型巨蜥。它们生存于更新世的南澳洲,约于4万年前消失。最早到达的澳洲原住民可能曾与之一同生活。古巨蜥可以说是曾存在的最大的蜥蜴。

形态特征
  古巨蜥没有留下完整或接近完整的骨骼,故很难确定其大小。早期估计它们最大约有7米长,及重600-620公斤。于2002年,斯蒂芬·罗(Stephen Wroe)就认为古巨蜥最多只有4.5米长及重331公斤,而平均则长3.5米及重97-158公斤。他认为早期的计算是基于错误的方法并夸大了其体型。

不过,Ralph Molnar于2004年基于脊骨及总体长的研究,指古巨蜥的体长有几种可能性。若古巨蜥像树巨蜥般拥有幼长的尾巴,它们有可能长达7.9米;若它们的尾巴与体型的比例像科莫多龙,其体长约有7米。以7米的体长来计算,它们可以重达1940公斤。而平均重320公斤。

生存时期
  生存于更新世,在上一个冰期,澳洲大陆上到处都是这种古巨蜥。澳古巨蜥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它们能够袭击比自己大一倍、体重比自身重10倍的猎物,他们捕猎的主要工具是锯齿状的利牙和巨大的爪子。双门齿兽,袋南兽,巨型短面袋鼠,平面袋鼠等都可能成为它们的食物。它们的对手则是当时生活在澳洲的其他食肉动物如袋狮,金卡纳鳄,沃那比蛇等。这种蜥蜴的捕猎技巧可能包括在水边伏击猎物,然后迅速咬断猎物后腿使其不能逃跑。图中为Discovey中的古巨蜥。

传说
  古老的原住民传说中提到,有一只来自高山的肉食性蜥蜴曾造成村民恐慌,他们指的很有可能是史上最大型的蜥蜴——古巨蜥。某些未知事物学家相信它仍然生活于澳洲雨林之中。

科学家认为科莫多龙与古巨蜥关系密切,虽然科莫多龙不是原生于澳洲,但它与古巨蜥有着许多共同特征,包括口中的毒细菌,跟科莫多龙一样,古巨蜥也可能曾袭击人类。

毒素
  研究发现其他巨蜥属的成员,如科莫多龙,沿颚部都有毒腺。所以有指古巨蜥也可能有类似的毒腺。若真是这样,古巨蜥将会是最巨大的有毒脊椎动物。

令人闻风丧胆的传奇!史上十大巨兽排行 第8张

鲨齿龙
  鲨齿龙的身长超过13米,比传说中的霸王龙还要巨大和凶猛,它的牙齿成锯齿状,与鲨鱼的牙齿类似,可以轻易撕碎肉,是北美洲最令人闻风丧胆也是最厉害的恐龙。鲨齿龙巨大的体型意味着必须有极其宽泛的猎物种类,而这一点使得科学家坚信鲨齿龙一定会与棘龙进行残酷的领地争夺战。

鲨齿龙又名望齿龙,名字含义是“像噬人鲨的蜥蜴”,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生活于10000万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生存时代为白垩纪的阿尔布阶到土仑阶。鲨齿龙是种巨大的肉食性恐龙,也是目前发现最大的兽脚亚目和食肉恐龙之一,成年的估计可达14米,体重6吨到11.5吨。体型超过了奥沙拉龙、魁纣龙,南方巨兽龙和西雅茨龙。主要特征包括:极其锋利并类似鲨鱼的牙齿、长牙齿、大而酷似骷髅眼睛的眶前孔、较为短小的前肢、巨大而长的颅骨、比例上较窄的吻部、瘦的躯干、比例上略微短的后肢。

撒哈拉鲨齿龙(Carcharodontosaurus saharicus),是体型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生存于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阿尔布阶(Albian)到土仑阶(1亿—9300万年前)。鲨齿龙是一种生存于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巨型食肉恐龙。鲨齿龙身长11.5至14米,重6吨至11.5吨,高约4.5米。特点是牙齿非常类似鲨鱼牙齿,而且是所有食肉龙里最锋利的,有很明显的纹路,像噬人鲨的牙齿,极其适合放血。它的头比霸王龙稍长稍小,但脑容量比霸王龙略小。

形态特征
  身长最长14.1米,体重范围6000-11450kg,臀高最高4米,头长;1.5-1.8米。

辨认要诀:牙齿非常类似大白鲨,牙齿极其锋利但单薄,眶前孔很像骷髅的眼睛,前肢比较短,吻部按比例较窄,眶前孔很大,身体瘦,头很大很长,嘴巴相当长,牙齿很长。

令人闻风丧胆的传奇!史上十大巨兽排行 第9张

丽齿兽
  丽齿兽,凶残的猎手,恐龙时代前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既是爬行动物,也是哺乳动物,其牙齿与剑齿虎的牙齿一样凶猛,两侧眼睛像蜥蜴的眼睛,身长3米,体型庞大,接近于一头犀牛。

他长得很不友善的丽齿兽,是一种掠食动物,他的动作非常快速,会猎捕恐龙来吃喔。他是出现在两亿六千年前的生物(好险),最大只有4公尺长,看他那超大颗的暴牙,就知道被咬住一定逃不了。如果让他跟暴龙对战不知道会怎样(越想越可怕了)。

丽齿兽是生活在二叠纪晚期的一种类哺乳爬行动物(合弓纲动物),也是第一种长有犬齿的脊椎动物,由异齿龙等类似物种进化而来。丽齿兽生活于沙漠与针叶林中,具有锐利的牙齿和高超的奔跑能力,奔跑时速超过100千米。丽齿兽喜欢以二齿兽、水龙兽、麝足兽和龟类的祖先——杯龙(斯龙)为食。

丽齿兽属于兽孔目的兽齿类,这个肉食类群包括兽头类、丽齿兽类和犬齿兽类。丽齿兽的体长最大有5米(从鼻子到尾尖),重约1吨,是恐龙出现之前陆地上最大的掠食者之一。

该物种于第三次生物大灭绝(西伯利亚地盾事件,又称西伯利亚暗色岩事件)中灭绝。

特征情况
  丽齿兽食肉,外形像狼,是首次长有犬齿的动物,这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大重要突破,之后许多哺乳动物也长有相似的獠牙,它们能够轻易的撕开皮肉,丽齿兽有着令人颤栗的双重军刀牙,它们能够轻易的撕开皮肉,就如同一把炙热的金属刀滑过黄油一般,它有一个称号“二叠纪的野狼”。

令人闻风丧胆的传奇!史上十大巨兽排行 第10张

普鲁斯鳄
  普鲁斯鳄是地球上所存在的最大的鳄形动物之一,这巨大爬行动物的身长超过一辆伦敦公交车,每天要吃40公斤的肉,是如今美洲鳄鱼食量的20倍,两倍于霸王龙的咬合力这一点使它无敌于亚马逊流域。

它们城村在于早白垩纪的非洲,是曾经存活过的最大型鳄鱼动物之一。帝鳄身长极限10米,高1米,体重4吨。突出的颌部与结实的牙齿是用来抓取与压碎猎物的。它们可能主要是狩猎大型动物与较小的恐龙。它们潜伏在水中,突然袭击,就猎物拖入水中来完成狩猎。

普鲁斯鳄:双孔亚纲初龙形次亚纲初龙形类初龙类嵌跗类鳄跗类鳄形超目中真鳄类新鳄类真鳄类鼍超科鼍科凯门鳄亚科,最大个体身长可达10米,体重可达3-4.7吨体宽近1.8米,骨长2000毫米以上,体型比中生代的恐鳄更大。它们当时没有天敌,它们的食物是它们所能捕食的一切哺乳动物和鱼类。

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最着名的出产鳄鱼的地方,黑凯门鳄和美洲鳄仍然是那里的水中霸主。1986年,一位加拿大古生物学家在那里找到了近100年前就被人们命名了的可能是新生代最大的巨型鳄鱼—普鲁斯鳄属中的—“巴西普鲁斯鳄”的下颚化石和部分颅骨化石的碎块。这些化石拼出新生代已知的最大的鳄鱼骨:长2000毫米

巴西普鲁斯鳄最大大概8.5-10米左右。是有史以来第二大的鳄鱼,第一大鳄鱼被去年发现的厚喙长吻鳄所取代。

早期关于普鲁斯鳄的研究估算其体长可达14米,后来体长降至12.5米,体重可达8吨。另一个较小的估算指出普鲁斯鳄的体长为10.3米,体重4.7吨。

目前古生物学家认为普鲁斯鳄10米的体长更为合理。

普鲁斯鳄的体型巨大,其脑袋长度近1.4米,宽度超过1米。普鲁斯鳄的骨和下颌骨非常厚重,嘴巴之中长有又粗又长的锋利牙齿,它的大嘴巴张开时如同通向地狱的大门,吞噬了一切敢于靠近的生命。与今天的鳄类一样,普鲁斯鳄的眼睛和鼻孔也长在脑袋顶部,为的是便于潜伏在水中进行观察和呼吸。普鲁斯鳄的身体肥大,最宽的部分达到1.5米,身后是一条又粗又长的大尾巴。在普鲁斯鳄的背上和尾巴上长有坚硬的骨片,这些骨片就像盔甲一样保护它的背部。

你能也喜欢:
古代所遗留下来的中国十大宝藏之谜
中华传统十大吉祥图案,你知道几个?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及代表作品
没想到最强是他!中国十大家族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