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刺绣

刺绣是民族传统文化,每个地方的刺绣都有所不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刺绣文化都有所不同,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特色。蒙古族的刺绣饰品是远近驰名的,特别是装饰物,都是非常精美,丰富的,而且蒙古刺绣与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下蒙古族文化是如何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

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刺绣

1、历史渊源
  据罗布桑却丹所著《蒙古风俗鉴》等有关文献记载,在13世纪下半叶(元朝)之前,古代蒙古人在生活中就很注重刺绣艺术,并且应用范围很广。蒙古族的祖先结合自己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创造了适合自己民族需要的衣冠靴帽和器皿家具。

在蒙古族的衣、食、住、行中刺绣的使用很普遍,蒙古包自古以来就是蒙古民族居住的一种帐幕,蒙古包的顶部和边缘装饰以及门帘都要用贴花刺绣方法装饰,地下铺的密缝毡子也要绣出各种图案,成为一种富有装饰性的艺术品,使牧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和舒适。蒙古袍和生活中的长坎肩的“前襟花”、“衣侧花”以构图严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为特色,恰当的疏密安排,小花小鸟点缀的妥贴,浅黄、粉绿色的镶边,显得非常悦目。蒙古族劳动人民的这些刺绣品自然而不造作,朴实而无虚饰,在刺绣中质朴自然的歌颂了美好生活,使人从艺术享受中得到审美教育。

2、传承方式
  在蒙古民族中自古以来有家家妇女善于刺绣的传统习惯。在古代,不论蒙古贵族妇女,还是贫苦的妇女,一律学习掌握刺绣。蒙古族姑娘从小就学习刺绣,掌握家中各种针线活儿的技能,当然这种学习是没有专门的学校和教师指导的,主要是从母亲熟练的针线、刺绣中得到启发和培养的。

在古代的蒙古社会中是不出售各种衣帽等生活用品的,各种用品和刺绣品全部由每个家庭中的妇女来担负,因为自己做的是根据使用对象和身体情况不同而制做的。家中女儿到十七八岁或二十岁,刺绣的能力达到比较熟练的时候,在进一步学习刺绣的同时,还要进行家教,在出嫁前都要给婆家的每一个人做一双“斯布登高吐拉”,这种“斯布登高吐拉”就是从娘家带给婆家全家的见面礼,从一般家庭看也得做五十几双鞋和靴子,特别是给新郎做的靴子就要更加细心,其造型和图案的花纹也十分讲究,刺绣的技巧也十分精细,同时还要给新郎精心刺绣八个飘带的烟荷包,这些都是在出嫁前赶制的。(这些习惯在东部蒙族旗县尤为突出)这种靴子的刺绣好坏,常用来衡量姑娘的聪颖程度和能力。

您还喜欢:
  壮族黑衣壮传说及传统习俗
  壮族医药的形成与发展
  妙趣横生的壮族酒文化
  壮族舞蹈文化及传承与发展

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刺绣 第2张

3、针法
  齐针:蒙古语称“梯格太”,这是一种最基本也是常用的针法,这种针法,组织线条排列均匀,齐整。绣法是起落针都要在纹样的外缘,线条排列均匀,不能重叠,不能露底,力求齐整。

莎玛拉柱敖由乎:汉语叫散套,是常用的针法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不同长短线条,参差排列,皮皮相迭(皮头,皮皮、在每一个刺绣小单位中分批刺绣的层次,术语称“皮头”),针法相嵌。能够很细致地表现花鸟的生动姿态。其刺绣步骤: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内长短参差,挂针紧密。第二皮是“套”,线条等长参差,挂针是一针间隔一针的稀针,一般第二皮的线条与第一皮颜色有区别,显得色彩丰富。第三皮线条与第二皮相同,但要嵌入第二皮线条之间与第一皮相压。最后一皮边缘要绣齐,线条排列要紧密。

施针:常用飞禽走兽的主要方法。它的特点是用稀针,分层逐次加密,便于镶色,刺绣线条排列自然,组织灵活。

套格其呼和莎嘎拉夫:汉语称接针,用短针前后衔接连续进行,后针接前针的末尾连成条形。套格其呼是以同等距离的点连成条形虚线。点与点之间距离相等,而莎嘎拉夫则点与点之间没有距离,看上去是整齐的一条线。皮料和毡料底子贴花用套格其呼针法。

敖日雅马拉:用汉语称为“打子”,即用线条绕成粒状小圈,组成绣面。因为每绣一针见一粒子,所以称之为“打子绣”。绣法是:上手将线抽出,下手移至底布面,把线拉住,将针放在线外,把线在针上绕一圈,即在近线根上侧刺下,将线圈贴紧绣地,收紧在针尖上,下手还原,将针拉下,布面即呈现一粒子。妇女们常用这种方法绣鸟的眼睛、花蕊等,效果良好。

莎吐兰敖由呼:这种针法主要是表现“退晕法”。用齐针分皮前后衔接而成,由外向内进行。刺绣步骤:第一皮接线外缘用齐针排列,第二皮用同种色减弱的色相丝线,针迹要衔接前一皮线条的末尾,以后各皮类推。也可以由内向外顺序进行,用齐针分皮前后衔接而成,由内向外有规则地进行。丝理方向一致,皮头相互衔接。牧民采用这种针法较好的表现了“退晕法”效果。

4、艺术特色
  朴素而鲜艳的色彩
  蒙古族刺绣花卉很喜欢用召庙中建筑彩画的“退晕法”,使花卉层次鲜明而协调,虽然是红花绿叶,但明朗而不耀眼,强烈而不刺激。使用“退晕法”来减弱对比色的纯度,而使其逐渐增加其色相的明度。使其逐渐过渡来产生明暗对比作用,以促使两种性格不同的对比色协调起来。这在刺绣晶中是经常看到的。

精心的设计、明快的线条
  在绣男靴时一般用黑布或蓝色布作底子,用棉线以均匀的点来缝制,绣花图案密度大,大大增强了牢度,所以它特别耐穿,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朴素稳重的,色彩的统一别具匠心。聪明勤劳的妇女,用自己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边构思、边设计、边创作。这种设计就是把所需要制作的各种刺绣晶在头脑里进行设想和计划,把这种设想和计划画成图案,把这种图案用不同的材料经过巧妙的劳动就形成了一件刺绣品了。不过这种图案一般都是在妇女们的头脑里储存着,它随时都可以变成各种刺绣晶。民间的各式衣帽和用品好坏有别,有的造型美观,使人喜欢,有的造型拙劣,使人看了一般。这些都是与人们的事先设计的好坏有关。

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蒙古族刺绣与生活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刺绣艺术直接美化人民的生活,而刺绣图案的内容也是和生活、大自然分不开的。

从刺绣图案看有两种图案,一是自然形态的,一是几何形态的。自然形态的极其丰富,有犄纹、佛手和各种各样的花卉、草木、雄狮、五畜、鸟类、蝴蝶、蝙蝠、卷草等。几何形态的有各种万形图案,回纹,以点、线、面、方、圆、曲、直构成的几何形态。这些都是从体验生活和继承古人的成果而获得的。

精细而粗犷的绣工、活泼的针法
  蒙古族生活中,用毡和布里阿耳皮作底子制作的各式贴花鞍具、蒙古包和密缝毡子等都引人注目,这些贴花艺术其底料比较粗厚,用牛筋或驼绒线缝制。比如在白毡料上一般用驼毛线和马尾,在布里阿尔皮上一般用牛筋缝制,其针法主要是套古其呼,即用同等距隔的点缝制,这种方法和材料缝制成的贴花艺术自然给人以粗犷的美感。而那些用布或绸缎作底子的绣花则显得精细,其针法也十分讲究。

您还喜欢:
  土家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民歌
  独特的土家茶文化简介
  土家族六月六“晒龙袍”的习俗
  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摆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