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新疆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

在新疆有很多的传统民间特色,他们也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在新疆的塔吉克名字引水节和播种节是他们的传统农事节日,而这个节日也是他们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本期的新疆文化就为您带来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的更多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独具特色的新疆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

引水节和播种节是塔吉克族的古老的传统节日,塔吉克族没有文字,所以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记载。据塔吉克老人讲,多少世纪以来,塔吉克人一直过这个节日。这两个节日和塔吉克族从事农业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644年,唐玄奘从印度求法取经回国时路过朅盘陀(今塔什库尔干)。在《大唐西域记校注》中,玄奘说这里庄稼长得少,其中豆类和麦类最多。

这说明塔吉克人从事农业的历史至少已有1300多年。关于塔吉克人挖渠引水在历史上也有记载。在塔什库尔干河上游有一条古渠的遗址,被称为“帕尔哈德—西琳渠遗址”,这个渠名虽然从传说中来,但在《洛阳伽蓝记》中得到证实:“朅盘陀人决水以种,闻中国田待雨而种,笑曰:天何由可供水也?”这说明塔吉克人很早就开始挖渠引水,灌溉农田。

引水节、播种节和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这里的自然条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气候寒冷,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开春破冰引水、播种,仅靠一、两户个体是难以完成的,须动员和组织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动,团结互助把水引来。把水引来后,第二天便开犁播种,并对缺少种子的人进行帮助,其目的是把大家组织起来搞好春耕生产,对困难户进行帮助,并举行一些仪式,乞求吉祥和丰收,使全村的人都有饭吃,这便成了引水节和播种节的来历。

塔吉克族的引水节和播种节是塔吉克族的农事节日,日期不固定,一般在春分后的一周内,由村里的老人根据气候的变化来定。这两个节日是连在一起的,第一天过引水节,第二天就过播种节。“引水节”塔吉克语称“祖吾尔”节,意为“引水”。“播种节”塔吉克语称“铁合木祖瓦斯提”节,意为“播种或是开始播种”。

在节日的前夕,要做准备工作,一是组织一些劳力,到山上凿开冰块,并在冰面上洒些泥土,加速冰雪的融化;二是每家每户要打三个大馕,一个留在家里,两个带到工地;三是准备好铁锹和十字镐等劳动工具。

引水节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在“米拉甫”(水官)的带领下,(“米拉甫”是村里推举的,一般是德高望重、有农事经验的老农民,节日的一切活动,都由他来安排。),骑上马带上劳动工具一起出动,无偿地到上山引水去,从山上到农田的渠边,清理积雪和淤泥,疏通渠道,团结互助把水引下来,这样大家都可以受益。把水引来后,大家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人们围坐在一起,开始向一块拢来,妇女们拿出餐单铺在地上,拿出直径足有50多厘米的节日大馕,用小刀横竖切成很小的块,放在盘子里,然后端着盘子送到每一位劳动者面前,人们边吃馕,边谈笑风生,愉快地回忆着一天的劳动成果。

年轻的小子和姑娘在渠边相互撩水嬉闹,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在这一天人们还要共同进行祈祷,祈求风调雨顺,民和年丰。接着,小伙子吹响了鹰笛,妇女们也敲响了手鼓,男人们率先跳起了鹰舞,歌声随之而起,庆祝引水成功。从山上骑马回来的小伙子放下手中工具,又开始了赛马、叼羊,真热闹,这里一下子沸腾了,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第二天便开犁播种,塔吉克族农民开始过播种节,也是正式开犁的第一天。节日的早上,每一家都要烤大馕,要做一种叫“代利亚”的饭,这个饭是用大麦或是青稞为原料,将其碾碎,成粒状,并加入适量的干奶酪和盐,加水煮成粥。人们相互拜节,吃“代利亚”饭,预祝丰收。

当男客人出门时,还要进行泼水娱乐,泼水时只有女人给男人泼水,而男人不能给女人泼水。当男客人出门时,妇女们将早已准备好的水桶、脸盆里盛满了水,有的站在门口等候,有的站在房顶上“严阵以待”,富有经验的客人早已做好了准备,迎接“喜雨”的来临。他们出门时双手抱着头,以百米的速度往外冲刺,嘴里还大喊大叫,为自己壮胆,但还是躲不过地面上的和房顶上的双重夹击,跑的慢的客人,有的妇女还端着脸盆或水桶追过来洒在客人的身上。

独具特色的新疆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 第2张

有的小伙子在奔跑时,被浇湿的路面滑倒,年轻的妇女和姑娘端着脸盆和水桶朝他冲去,小伙子赶紧爬起来就跑。年轻人还相互追逐泼水,人们的喊叫声和欢呼声、笑声汇成一片,十分热闹。塔吉克人搞泼水是希望风调雨顺,其含义是祈求丰收,同时也是增加节日的欢乐的气氛。

人们泼完水,开始将耕牛套上农具,拉到地里,大家又聚集在一起,举行一种给耕牛头撒面粉的仪式。仪式开始时,人们要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肩上撒面粉,以求吉祥和企盼丰收,然后这位长者给耕牛喂用豌豆粉捏成的牛头、农具等模型,接着还要给耕牛头上撒面粉,希望耕牛在春耕中出力。这一天,人们相互分发口袋里的种子,对缺少种子的人进行帮助,其目的是把大家组织起来搞好春耕生产,整个播种期间,充满了团结互助的气氛。播完种以后,人们还要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独特的价值和传承保护
  塔吉克族的引水节和播种节,是根据当地人少、居住分散,气候恶劣的特点,组织大家进行生产的农事节日。节日来自生产实践,反映了塔吉克人自古以来有关自然、社会、人际关系的哲学观念,没有宗教色彩。这两个节日,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不宰牛杀羊,没有物质上的享受,完全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体现了塔吉克人民的朴素的民风,特别是集中地体现了塔吉克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过节时要求无论贫富,每户都要带一个馕到工地,对馕的质量没有具体的要求。馕拿到工地后,大家分摊吃,不分你我,不计较多少。在过播种节时,向缺少种子的农户分发种子,使他们也能和大家一起播种,享受播种和收获的快乐,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使一些较贫困的人得到了帮助,同时也增加了民族的凝聚力。

这两个节日的来历不是依据宗教和传说,而是从现实生活需要出发而形成的,节日中既有生产方式又有习俗,这对研究我国的民族节日的来源和种类,研究人类学、民俗学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过去,犁地全靠牛,塔吉克人过播种节很热闹,现在农机具不断增多,不用牛犁地,农民便无法搞对牛撒面粉等仪式,一些地方便淡化了过节的意识。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地完善,已不用人们上山引水,这样,便失去了过节的意义,过去要靠人工完成的任务,现在全部由机械来完成,人们再也不用靠大家团结起来去劳动,这个节日便很快会消失。

塔吉克族全县有3万多人,从2000年开始到2005年,已有3000多人由于山区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国家安排他们从帕米尔高原迁移到岳普湖县境内的阿巴提镇(平原地区,距塔什库尔干县520多公里),到2007年,将有一万多人(约占全县塔吉克人口的三分之一)迁到那里。阿巴提镇土地平整,全部使用农机具,已不用牛犁地,到了春播时,闸门一开,水便会流到地里,那里的塔吉克人无法过引水节和播种节了,这个节日在那里已经消失。

这两个节日在文化的大革命中曾被取缔,现在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才知道这个节日的来龙去脉和过法,年轻一代,对这两个节日已经淡漠。节日的传承人也寥寥无几。若不保护,过不了几年,这两个节日的传承人也难以找到。